做筆記得要點

1. 筆記上一定要留空白:平常在做第一次的筆記時,一定要記得在筆記本上留白,方便日後補充。

2.做筆記以自己習慣的編排作筆記,目的在考前快速複習

3.建議讀第二次的時候再做筆記,因為第二次讀才能抓到重點。

一.主題式的紙本筆記:紙本筆記是B5活頁筆記,方便補充,主要是寫比較需要背誦的內容

可考慮將每一科的考點、重要見解、容易忘記的,分科目寫在活頁紙上,用條列式的如下:

    ——————————————
    |刑法
    |1.著手
    |  學說:主客觀混合理論
    |  實務:實質客觀說
    |2.擄人勒贖
    |  實務:被擄&被勒不限不同人
    |  學說:限不同人
    |3. …
    |
    |——————————————

    列的都很簡略,但要自己看的懂,每科張數視自己的情況而定

考試前一兩天跟當天就看看筆記即可

因為考試中間的時間有限,又能快速複習。

二.主題式的電腦筆記:記下觀念或一些實際做法,電腦筆記打字比較快又美觀,還能快速擷取一些網路搜尋的內容。


三.解題書筆記(爭點型的筆記),先看題目抓爭點擬自己的架構,再看解題書擬答,再寫筆記,筆記都是爭點式整理(問題→肯否→採哪說和理由),

所以解題書筆記是補充法典上沒有的資料,考前幾天就瘋狂背筆記上的東西,個人覺得很有用

作爭點型的筆記 事先針對每個爭點作簡要擬答

因此篇幅必須適中(篇幅太長考場也寫不出來)

盡量把筆記修到簡潔洗練 且內容含關鍵字或一些漂亮的論述

這其實也是節省將來在考場上思考的時間

考場遇到看過的爭點 就直接把筆記默寫出來了

不用再去想要怎麼鋪陳論述

但如果時間不夠可以考慮放棄。

四.法典式筆記(法典筆記?可以參考youtube保成葛彥麟律師相關講座,內容是關於MEMO的法典筆記的製作)

法典上都有便條紙筆記(爭點),主要是用大本的便條紙(N次貼格線型便條紙,如圖),

把在參考書上看到的重點寫在便條紙上後,直接黏貼在分科六法上。,

第一精華實務見解整理,不同於刑訴可以有很多見解分歧所以特別要筆記,多是以一個爭點正反兩說並陳即可,

第二重點摘錄,例如民法242、244跟後續民訴連結、爭點效跟善意取得連結、刑法遺棄罪的樣態和學說實務上討論等等。

作筆記的重點在於讓自己知道念了些什麼、什麼還不是很熟悉的,

買新法典做筆記也不錯

因為讀兩三遍跟讀第一遍所做的筆記絕對不一樣,可以幫助發現重點

選擇各科在深讀完第一遍後,讀第二遍時做出大架構型筆記

(比較能抓住重點,離考試久時間比較多),而透過考古題的瀏覽,看多了自然會知道各章節的考點為何。

 

刑法尤其刑分的筆記很適合直接和法條結合。用便利貼將各個罪名的爭點等等直接貼在附近,

配合學六下面很多三角形的註解和實務見解,若認真把那些註解實務見解全、部、讀、完,反覆讀甚至背起來,其實國考就很夠用,

還有一個好處是對於法條的條號會記得更加清楚,在考場上找法條會找很快。

有些人會把爭點註記在法條上或寫在便利貼貼在法條附近,因為這樣在複習的時候才方便找爭點

所以覺得貼在法條最適合幫助加深記憶法條與爭點間的連結。

爭點的不同學說實務見解盡量有簡易的脈絡,不要只有肯定否定等結論,

如此才能幫助自己考試時推演學說完整內容。

因為考量到寫考題的時候一定是圍繞著法條

所以認為用得上、應該要寫的爭點,以短小幹練為原則。

喜歡用鉛筆(比較好改)

如果是較大體系的筆記,

喜歡的便條紙寫好再用紙膠帶貼在"書縫"中間

就是像多了一小頁這樣

(用便利貼的話,可能會造成法典很難翻)

五 教科書或參考書濃縮筆記:

 把自己唸過的書先用WORD濃縮成100、200頁上下的詳盡筆記,

表格或圖畫可考慮用手機拍照片,再貼到WORD中。

    然後再把總複習、解題書上一些沒整理到的爭點或新東西增補進去。

筆記頁數雖然稍多,但100、200頁的篇幅

    可以在一二試考前一週內快速複習過一次,考試當天也可以快速翻過一次

    當然時間要調配一下,如此一來可以安定緊張的心情,

    畢竟也算是考前有完整複習過一次,才不會有那種唸不完感到慌亂的情緒。

也可以把所有自己不熟的地方都整理成重點,有爭議的地方寫成這樣:

Issue: xxxxxx?
肯:
        實務:xxx
        學者1:xxx
        學者2:xxx
否:
        實務:xxxxx
        學者1:xxx
        學者2:xxx

覺得這樣的好處是考試就是在考爭點,所以只要背得熟就可以直接整個複製貼上到考卷
上,連排版都不用重新想過。


六 體系圖筆記(心智圖、樹狀圖)     

每次上完課或是閱讀完一個章節後,會把這部分的知識整理成一份綱架清單。

把讀進去的知識在你腦中組織化,方便查找、記憶、最後是輸出。

     當然,這段歷程非常費功夫,需要花上大量的時間;但這對於往後的複習是非常有幫助的,與其在擠在一起的課文中找出關鍵字,不如將它整理成可以一目瞭然的架構,並隨身攜帶,時時複習。

建議製作筆記的方式是由細而廣;簡單來說,我讀書的流程是:

A. 上課/首次閱讀

→ B. 整理完整架構(甲)

→ C. 一段時間後,再次閱讀課文,並交叉搭配甲,讓腦袋完全理解這段章節到底在幹嘛

→ D. 書收起來,只靠甲來複習,並利用架構試著自己在腦內組合成有意義的文字

→ E. 精簡甲,將架構縮到三至四層(乙)

→ F. 精簡乙,縮減至只有兩層(丙)

(C、D可重複數次)

到了F階段,等於是有了一份筆記的目錄,這會讓你對於這個範圍十分熟悉了;最後可以以丙 → 乙 → 甲的順序裝好你的筆記帶上考場,作為你的葵花寶典。若能持之以恆地作完這個科目的所有範圍,基本上上了考場是不會被時事題外的題目嚇到的。

另外,坊間有很多教筆記術的書籍,如果有空其實可以去參考看看。《讀書別靠意志力》,裡面除了筆記法外,也有如何調整節奏的建議,滿值得一讀。

通常寫完一題,就會翻開書本筆記,拿色筆訂正檢討,寫下剛沒注意到的重點。
而之後回來複習時,就會把融合了筆記、訂正的「終極完整版」擬答,全部再寫一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