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筆記得要點

1. 筆記上一定要留空白:平常在做第一次的筆記時,一定要記得在筆記本上留白,方便日後補充。

2.做筆記以自己習慣的編排作筆記,目的在考前快速複習

3.建議讀第二次的時候再做筆記,因為第二次讀才能抓到重點。

一.主題式的紙本筆記:紙本筆記是B5活頁筆記,方便補充,主要是寫比較需要背誦的內容

可考慮將每一科的考點、重要見解、容易忘記的,分科目寫在活頁紙上,用條列式的如下:

    ——————————————
    |刑法
    |1.著手
    |  學說:主客觀混合理論
    |  實務:實質客觀說
    |2.擄人勒贖
    |  實務:被擄&被勒不限不同人
    |  學說:限不同人
    |3. …
    |
    |——————————————

    列的都很簡略,但要自己看的懂,每科張數視自己的情況而定

考試前一兩天跟當天就看看筆記即可

因為考試中間的時間有限,又能快速複習。

二.主題式的電腦筆記:記下觀念或一些實際做法,電腦筆記打字比較快又美觀,還能快速擷取一些網路搜尋的內容。


三.解題書筆記(爭點型的筆記),先看題目抓爭點擬自己的架構,再看解題書擬答,再寫筆記,筆記都是爭點式整理(問題→肯否→採哪說和理由),

所以解題書筆記是補充法典上沒有的資料,考前幾天就瘋狂背筆記上的東西,個人覺得很有用

作爭點型的筆記,事先針對每個爭點作簡要擬答,

因此篇幅必須適中(篇幅太長考場也寫不出來)

盡量把筆記修到簡潔洗練 且內容含關鍵字或一些漂亮的論述

這其實也是節省將來在考場上思考的時間

考場遇到看過的爭點 就直接把筆記默寫出來了

不用再去想要怎麼鋪陳論述

但如果時間不夠可以考慮放棄。

四.法典式筆記(法典筆記?可以參考youtube保成葛彥麟律師相關講座,內容是關於MEMO的法典筆記的製作)

法典上都有便條紙筆記(爭點),主要是用大本的便條紙

把在參考書上看到的重點寫在便條紙上後,直接黏貼在分科六法上。

第一精華實務見解整理,不同於刑訴可以有很多見解分歧所以特別要筆記,多是以一個爭點正反兩說並陳即可,

第二重點摘錄,例如民法242、244跟後續民訴連結、爭點效跟善意取得連結、刑法遺棄罪的樣態和學說實務上討論等等。

作筆記的重點在於讓自己知道念了些什麼、什麼還不是很熟悉的,

買新法典做筆記也不錯

因為讀兩三遍跟讀第一遍所做的筆記絕對不一樣,可以幫助發現重點

選擇各科在深讀完第一遍後,讀第二遍時做出大架構型筆記

(比較能抓住重點,離考試久時間比較多),而透過考古題的瀏覽,看多了自然會知道各章節的考點為何。

 

刑法尤其刑分的筆記很適合直接和法條結合。用便利貼將各個罪名的爭點等等直接貼在附近,

配合學六下面很多三角形的註解和實務見解,若認真把那些註解實務見解全、部、讀、完,反覆讀甚至背起來,其實國考就很夠用,

還有一個好處是對於法條的條號會記得更加清楚,在考場上找法條會找很快。

有些人會把爭點註記在法條上或寫在便利貼貼在法條附近,因為這樣在複習的時候才方便找爭點

所以覺得貼在法條最適合幫助加深記憶法條與爭點間的連結。

爭點的不同學說實務見解盡量有簡易的脈絡,不要只有肯定否定等結論,

如此才能幫助自己考試時推演學說完整內容。

因為考量到寫考題的時候一定是圍繞著法條

所以認為用得上、應該要寫的爭點,以短小幹練為原則。

喜歡用鉛筆(比較好改)

如果是較大體系的筆記,

喜歡的便條紙寫好再用紙膠帶貼在"書縫"中間

就是像多了一小頁這樣

(用便利貼的話,可能會造成法典很難翻)

五 教科書或參考書濃縮筆記:

 把自己唸過的書先用WORD濃縮成100、200頁上下的詳盡筆記,

表格或圖畫可考慮用手機拍照片,再貼到WORD中。

    然後再把總複習、解題書上一些沒整理到的爭點或新東西增補進去。

筆記頁數雖然稍多,但100、200頁的篇幅

    可以在一二試考前一週內快速複習過一次,考試當天也可以快速翻過一次

    當然時間要調配一下,如此一來可以安定緊張的心情,

    畢竟也算是考前有完整複習過一次,才不會有那種唸不完感到慌亂的情緒。

也可以把所有自己不熟的地方都整理成重點,有爭議的地方寫成這樣:

Issue: xxxxxx?
肯:
        實務:xxx
        學者1:xxx
        學者2:xxx
否:
        實務:xxxxx
        學者1:xxx
        學者2:xxx

覺得這樣的好處是考試就是在考爭點,所以只要背得熟就可以直接整個複製貼上到考卷
上,連排版都不用重新想過。


六 體系圖筆記(心智圖、樹狀圖)     

每次上完課或是閱讀完一個章節後,會把這部分的知識整理成一份綱架清單。

把讀進去的知識在你腦中組織化,方便查找、記憶、最後是輸出。

     當然,這段歷程非常費功夫,需要花上大量的時間;但這對於往後的複習是非常有幫助的,與其在擠在一起的課文中找出關鍵字,不如將它整理成可以一目瞭然的架構,並隨身攜帶,時時複習。

建議製作筆記的方式是由細而廣;簡單來說,我讀書的流程是:

A. 上課/首次閱讀

→ B. 整理完整架構(甲)

→ C. 一段時間後,再次閱讀課文,並交叉搭配甲,讓腦袋完全理解這段章節到底在幹嘛

→ D. 書收起來,只靠甲來複習,並利用架構試著自己在腦內組合成有意義的文字

→ E. 精簡甲,將架構縮到三至四層(乙)

→ F. 精簡乙,縮減至只有兩層(丙)

(C、D可重複數次)

到了F階段,等於是有了一份筆記的目錄,這會讓你對於這個範圍十分熟悉了;最後可以以丙 → 乙 → 甲的順序裝好你的筆記帶上考場,作為你的葵花寶典。若能持之以恆地作完這個科目的所有範圍,基本上上了考場是不會被時事題外的題目嚇到的。

另外,坊間有很多教筆記術的書籍,如果有空其實可以去參考看看。《讀書別靠意志力》,裡面除了筆記法外,也有如何調整節奏的建議,滿值得一讀。

通常寫完一題,就會翻開書本筆記,拿色筆訂正檢討,寫下剛沒注意到的重點。
而之後回來複習時,就會把融合了筆記、訂正的「終極完整版」擬答,全部再寫一遍。

七:notability筆記

一開始我使用紙本筆記,後來覺得效果不好,改用ipad搭配pencil,並使用notability。
這個軟體的筆記版面是類似word一樣、整頁往下拉卷,所以可以把整個筆記、連同前一次
上課內容一目瞭然。除了整理課堂上課可以相對容易,也可以直接複製抓取,省去重新抄寫的麻煩。而且這個軟體支援手寫的文字辨識,所以可以使
用搜尋的方式立刻找到筆記的內容。

我最後一個月做的事情,就是把每科整理出兩份筆記。

第一份筆記:每個科目抓出一個主幹,如果老師有就用老師的(例如林清行政法),也可
以用老師授課目錄。以這個為主幹,再把次要的第二層、第三層枝葉慢慢填進去,先寫大
的,再往下寫。

這樣練習的好處是,每個概念環環相扣,不會亂掉;就算忘掉一兩個,也可以由主幹的特

性去嘗試推論出概要。也透過這樣地圖式的導覽,可以知道自己念的東西會不會太深太瑣
碎。如果再來把考古題的考點爭點標定在這個筆記上,就會知道哪些是考試熱區,哪些看
過有印象即可。

這份筆記的內容,我有把握上考場一定寫得出來,所以是用自己的話消化過的內容,而不
是把課本講義全文照抄。整理筆記的時候,可以順便聽同科目的錄音,同段落可以當複習
加強印象,不同段落也可以當抽考,發現內容自己可能寫不出來的時候,立刻跳去那個段
落的筆記進行整理。

2.整理筆記要花時間投入,所以我透過做選擇題來找出自己應該加強的科目。一個科目只
要做兩個年度分數都低於80%,那就根據錯題,去整理那個區塊的筆記。同時,我另外也
把錯誤的選擇題,彙整成一份筆記(題目連同答案筆記)。

1.申論筆記期

跟課結束後,開始分析申論題型的「出題頻率及趨勢」(詳見下文 考古題分析方法 ),
並從最常出的章節下手,針對「熱門考點」找課本或題庫書的擬答做成「申論筆記」,《
考典 一次考上》稱之為「完美筆記」。我曾做過十幾篇完美筆記,但發現做完很難全文
背起來,所以就改成「要點式筆記」,濃縮成「關鍵字」為主的重點筆記 (圖一) 。另
外,比較題也是熱門考點,所以我常做成表格方便對照 (圖二)。

製作申論筆記的時間要很長,我整整花了兩個月左右才完成,但考前複習非常方便快速,
先苦後甘。申論解題書,最好選擇有分析熱門或冷門章節或題型、統計出題次數的書,從
熱門考點開始讀,再根據擬答內的「關鍵字」做成「要點式筆記」,比如定義、種類、要
素...等等,不足之處可參考課本或其他版的解題書,賴世昌老師稱之為「主題式閱讀法
」,同一主題參考兩三本書的講法,最終歸納出屬於自己的筆記。

筆記做完之後,就使用「口訣記憶法」與「圖像記憶法」 (詳見下文 閱讀方法與記憶方
法 ),將內容編記憶線索,在旁邊註記。複習時,就把內容用白紙遮住,只看大標,如
意涵、種類、優缺、限制,然後心裡默想回憶,不熟的再加以編碼,設計更多記憶線索。
一定要練習只看到大標,就連想到內容的口訣和關鍵字。

總而言之,申論的準備掌握「分析考古題」→「做要點式筆記」→「編記憶線索」→「遮
住、默想回憶」的步驟即可。

2.選擇題庫期

而「法科」略有不同。法科我習慣將相關法條印成一整本
,如行政程序法、行政執行法、訴願法、國賠法、行政訴訟法...等,編成一本《行政法
相關法規,好處是字比較大,旁邊有空白可註記,考前專看這一
本複習就好。

做題時,遇到誘答陷阱,就翻到該法條,在上面註記,如本為「得」,誘答為「應」,就
把法條的「得」圈起來,旁邊寫個「應 X」。同時用「橘色」塗「題目關鍵字」,「黃色
」塗「答案關鍵字」,複習時將黃色遮住,只看橘色回憶黃色,不熟的再做記憶編碼,如
此多次循環。(圖五)

至於數字的記憶,如3年、10年,或是限制住居的要件之類,則用口訣及圖像記憶術,在
法條旁註記記憶線索(詳見下文 閱讀方法與記憶方法 ),常考題就打星號。另外,也會
留幾頁空白,專門整理容易搞混的觀念。(圖六)

總之,就是把所有重點濃縮在這一本「葵花寶典」當中,考前猛K就對了!
(四) 複習期

複習期就是複習「申論筆記」、「法規匯集本」、「題庫橘黃處」。此時重點用「默想法
」,這是《國考聖經》強調的重要方法。一般人讀書,大多停留在「要求自己從頭到尾讀
多少遍」、「畫重點」以及「死背」的層次,雖然看過都有點印象,但上了考場卻常常想
不起來,這樣的困境可說是非常普遍。我從一踏上國考之路,就從《國考聖經》得知這樣
做「必死無疑」。試想,上了考場面對的不再是密密麻麻的課本文字,而是短短兩三行的
申論題,及充滿陷阱的選擇題。平時如果沒有用「默想法」練習,如何在考場上立刻反應
出答案呢?

《大腦喜歡這樣學》一書中指出,心理學家發現很多人看書時會產生一種錯覺,大家會反
覆閱讀同一本書加深記憶,閱讀時會畫重點,以為「畫了線」就等於「記了起來」,誤以
為自己的腦部有在運作,其實只有手部在運作而已。因此,他們在2011年時做了一項研究
,將學生分為兩群,一群只靠「回想」記憶閱讀內容,一群是「反覆閱讀」且「畫出概念

圖」來增強理解。結果發現,不管用什麼方法檢驗,透過「回想練習」的學習效果都比另
一組好,因為「提取記憶的過程本身,就是在強化、鞏固腦中的神經連結」,所以與其花
同樣的時間讀一本書好幾次,不如認真讀一次,然後反覆回想。


申論題的部分,我會另外將考古題整理成筆記,寫上各章節的大題及其子題,訓練自己看
著題目,憑空回想出答案,一旦回答不出來,代表那地方不熟,趕緊回去筆記複習、增加
記憶線索,再用默想法練習一遍。(圖十)


據此,我將「默想法」應用如下:

‧申論題:

看著題目,從無到有把答案生出來,以「關鍵字」組合成簡要的「答題大綱」,關鍵字則
來自「重點筆記」。

‧選擇題:

看到「題目關鍵字」,立刻從內心回憶出「答案關鍵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北辰 的頭像
    北辰

    台灣情報站

    北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